Buenos Aires Y2K *布宜諾斯艾利斯公元兩千年

表演錄音者﹕

*1﹐ 探戈.(Tango)
2﹐帕亞達(Payada, 南美洲的一種即興對歌形式)
3﹐拉美華爾茲(Valsecito criollo)

此曲的名字選用了70年代艾斯特.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所作的一首探戈的名字﹕“布宜諾斯艾利斯午夜(Buenos Aires hora cero) 。" 這樣做是為了向皮亞佐拉表示尊敬﹐因為他把作為阿根廷重要探戈樂隊手風琴手的技巧和他嚴格的古典音樂訓練巧妙結合﹐創作了他“新探戈” (Nuevo Tango) 的獨有音調.

我曲目的三個樂章﹐每章都是探戈音樂的一個特定種類。

第一樂章是一個方步探戈﹐四拍﹐三元形式。它的A 部份緊緊跟隨典型的帶歌詞探戈的架構。它節奏的自由和彈性正好對應其舞步的風格。

音樂速度慢下來之後﹐大提琴很快引進中間部份的主題﹐ 然後小提琴跟入。強烈的音質對比和節奏是模仿兩個 “康帕德裡托”(Compadritos)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黑暗街上激烈的持刀較量。(“康帕德裡托”是阿根廷20世紀初從草原移到城市的地痞式的人物。)

音樂逐漸加快。鋼琴加入了衝突。較量變成了交際舞會上感性的舞步。此處的強烈節奏和翩翩對舞可以說是本樂章的高潮。

之後﹐在鋼琴的急速伴奏下﹐大提琴又一次重複賦格主題。一個稍有變動的概括把音樂帶回到原有的主調﹐從而給樂章一個有力的結尾。

19世紀下半葉﹐游牧牛仔(Gauchos)是阿根廷草原上的主要角色。那時﹐收入微薄的游牧牛仔常常去酒館放松一下。

“帕亞達”(payada)是一種兩人到三人間的對口辭。一名牛仔會用吉它伴奏﹐用押韻的方式向另一名牛仔講述自己的不幸故事與各種想法。我的第二樂章表達一種較為內省式的情緒,它的形式就是“帕亞達” 。

該樂章有三種不同的音樂質感,來展現阿根廷所獨有的景觀﹕開始部份持續的和弦描繪了草原黃昏時的孤寂﹔第二段的節奏是馬的緩慢行走﹔宣敘調和節奏的來回互換代表了吉它伴奏下的即興對辭阿根廷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最後一個樂章叫小小混合華爾茲﹐是稍加變動的迴旋曲的形式。該樂章雖然有快速華爾茲的特色﹐也有典型探戈的音調和感傷性。

第一樂章出現的主題又在最後重複﹐,成為嚴格意義上的賦格,把整個樂曲推向高潮。就在隆重的終結之前﹐有一段短暫的沉思性華彩樂段﹐以重複前兩個樂章的較慢情緒。

此樂曲的初始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它是2000年羅伯特.斯達特作曲獎的聯合獲獎曲目。

曲長﹕ 約18 分鐘。

Copyright © 1999 by Martín Kutnowski, A.S.C.A.P.

Copyright © 2009 by Gérard Billaudot Editeur. All rights reserved.

請求評分單位﹕ (Vn. or Fl., Vc., and Piano):


Music 44

FolioMusic

di-arezzo

The World of Sheet Music

Buy-Scores.com

La Stravaganza



Program Notes (Japanese)

Errata Sheet (2009 Edition)

Compositions

Home